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
发布时间: 2023-05-12     浏览次数: 380

一、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81301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化工制药类

所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方案制订人:赵建军

方案审核人: 李宗群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掌握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化工、材料、环保、能源等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下列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目标2.能够熟练掌握化工专业技能运用化工专业知识,在有机化工、能源化工、化工安全等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目标3.具备参与、组织或领导多学科团队合作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4.具有对化工过程中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目标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自主学习等途径,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提升工作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化工原理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化学、化工等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2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解决有机化工、煤化工以及化工安全等工程问题的表述;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化工过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化学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制约因素;

2.2 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找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3 能运用基本原理,证实方案合理性,具备科学思维,问题分析能力;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对化工工艺流程设计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具有创新能力,完成关键生产设备或单元(部件)的设计;

3.2 能够在设计中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经济效益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基本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通过化工原理、反应工程等基本理论分析复杂工艺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根据化学品的结构、性能和现有制备方法,合理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产品的制备、测试与性能表征;

4.3 能够安全开展实验,正确采集分析数据,得到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艺问题的解决方案;

5.2能够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专业仪器设备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 能够针对专业的具体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生产、加工、改性等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生产、加工、改性等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化工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行业法律法规,理解并遵守社会、健康等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规范和约束。

6.2 能分析和评价化学品生产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影响,理解应承担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了解化工产品生产特点,理解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内涵;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化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生产过程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正确世界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8.2 理解化学工程领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自觉遵守;

8.3 理解化学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学履行。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具有全局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合理、公正地完成团队组织、协调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复杂化学工程问题,严谨、准确、有效表达专业见解,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化学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成本构成;

11.2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认识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通过自主学习或交流培训,掌握化学领域的最新理论、技术和前沿动态,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4-6

2.学分: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为180.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选课不少于6学分,创新创业实践不少于4学分,社会责任教育实践不少于5学分,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学分。

五、毕业与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蚌埠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2.核心课程及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设计基础

1)无机及分析化学(E012013

授课总学时:80;学分: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概要:本门课程是由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而成的一门基础化学课程。主要讲述化学分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主族元素选论,副族元素选论,吸光光度法,常用分离技术,化学信息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误差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刘玉林,刘宜树, 王传虎. 无机及分析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王梵. 无机及分析化学简明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4] 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ZAU-1001593010

[5] 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ZAU-1001621003

2有机化学(E012016

授课总学时:80;学分: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概要: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该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孔祥文, 朱珮珣, 王鹏, 张毅军. 有机化学. 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2] 张晓梅, 陈红, 王传虎, 李长江. 有机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3] 徐寿昌. 有机化学.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 袁履冰. 有机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WSUAF-1002602005

3)物理化学(E012036

授课总学时:80学分: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概要: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等。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胶体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能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处理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等方面的问题,能运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讨论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化工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郑桂富主编. 物理化学.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9

[2]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物理化学. 第六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关荐伊, 崔一强, 马丽雅. 物理化学. 第三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4]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编. 物理化学(上、下册). 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AU-1205807805

4)化工原理(E012010

授课总学时:112;学分:7;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概要:化工原理是研究生产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化工类型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问题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内容是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传热和换热器、液体蒸馏、气体吸收,塔设备,非均相物系分离,蒸发、萃取、干燥等教学内容。该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单元操作原理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掌握有关基本计算方法,了解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初步具备基本的考察反应过程、设计和选择反应器及工艺条件的能力,逐步确立工程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及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柴诚敬. 化工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王志魁, 向阳, 王宇. 化工原理. 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3] 陈敏恒. 化工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4] 夏清. 化工原理.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5] 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UST-1001752136

5)化工原理实验E012011

课时:32;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实验项目:(1)流体摩擦阻力系数测定(2)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3)空气在圆形直管中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4)板式精馏塔塔板效率的测定(5)萃取实验(6)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通过本课程实验部分的学习和操作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各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流程,掌握实验仪器的特点、性能和基本操作,了解仪器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加深对化工原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自编. 《化工原理实验》

[2] 伍钦, 邹华生, 高桂田编著. 化工原理实验(第三版).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3] 吴晓艺, 王松, 王静文. 化工原理实验.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4] 陈作义, 江涛, 柳晓波. 化工原理实验(第三版).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5] 张跃飞, 黄灵芝, 戴益民. 化工原理实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6)化学反应工程IE013222

授课总学时:56;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概要: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核心课程。化学反应工程涉及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优化与控制等,知识领域广泛。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规律,反应器的传递规律,反应器内传递过程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重点是化学反应工程理论思维方法,讨论影响反应结果的工程因素(如返混、混合、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等),并结合开发实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反应工程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陈甘棠主编. 化学反应工程. 第三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2] 王承学主编. 化学反应工程.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3] 朱炳辰主编. 化学反应工程. 第五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4] 郭锴等编. 化学反应工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5] 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ECUST-1002874001

7)化工分离工程(E013224

授课总学时:64;学分:4.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概要:化工分离是研究过程工业中物质分离和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主要利用前期课程中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共聚集状态的微观机理,利用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该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的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对一些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王壮坤, 李洪林. 传质与分离技术.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2] 罗运柏. 化工分离: 原理、技术、设备与实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3] 贾绍义, 柴诚敬. 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 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4] 宋华, 陈颖. 化工分离工程.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8)化工热力学(双语教学)(E013221

课时:56;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概要: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系统地介绍了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它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深刻阐述了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朱自强, 吴有庭. 化工热力学(4).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2] Smith J. M., Van Ness H. C. and Abbott M. M.,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7th ed. McGraw-Hill. 2014

[3] 陈钟秀, 顾飞燕, 胡望明. 化工热力学(第3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4] 陈新志. 化工热力学习题精解(第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5] 马沛生, 李永红. 化工热力学(第3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6] 刘洪来等译, 史密斯等著. 化工热力学导论(7th Edition.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9)化工设备机械基础(E013226

课时:40;学分:2.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概要:力学基础,对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等基本变形进行应力强度分析和变形分析。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学习常用设备常用材料的分类、牌号和性能。化工容器,学习薄膜应力理论及其适用范围,化工设备通用零部件的选用方法。典型化工设备,学习塔设备、换热设备、搅拌反应釜的结构及基本计算。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容器的使用与管理,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维护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国家对压力容器监察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刁玉玮, 王立业编. 化工设备与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

[2] 闫康平. 工程材料.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 潘家祯. 压力容器材料实用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4] 卓震. 化工容器及设备.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8

[5] 聂清德. 化工设备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10)化工设计基础(E013227

课时:32;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以化工生产车间(装置)的工艺设计为重点,讲述与国际化工设计相接轨、目前国内通用的化工设计的原则、方法、设计程序与技巧,学生系统学习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重点设备的选型方法及步骤,以及工艺流程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管道布置设计、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设计概算与技术经济的原则、方法及步骤,各种化工工艺图与化工设备图的绘制与阅读方法,以及计算机在化工设计计算与绘图中的应用。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1] 王静康, 伍宏业主编. 化工过程设计(化工设计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2] 彭秉璞主编. 化工系统分析与模拟.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3] 陈树辉, 蔡尔辅著. 化工厂系统设计(第三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4] 时钧, 汪家鼎, 余国琮, 陈敏恒主编. 化学工程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5] 上海医药工业设计研究院主编. 化工设计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6] 孙兰义主编.化工流程模拟实训-Aspen Plus教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3.特色课程及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专业导论、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计基础

1)无机及分析化学(E012013

授课总学时:80;学分:5;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

特色类型:省级线上课程、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创融合课程

课程特色: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必修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之优势和特点于一身。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点较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这些知识点完整充分的讲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之上需要仔细梳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该课程与思政理论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

2)有机化学(E012016

授课总学时:80;学分:5;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

特色类型:升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省级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特色: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色与具体学情,构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联系-课后讨论实践”的教学流程,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持续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结合新工科能力导向,面向有需要的学生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化学知识竞赛等学科竞赛,增加课程的挑战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产出导向的能力教学;同时通过适时把科学世界观、新时代工匠精神、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生态文明思想等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报国的热情。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有机化学课程教育的始终,真正实现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结合;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必由之路。

3)化工原理E012010

授课总学时:112;学分:7;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

特色类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特色:本课程是省级一流本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建设紧扣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工科强”的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特点,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本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重点讲授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运转方式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化工单元操作和设备的能力、运转和调节化工生产过程的能力、设计和开发化工过程、开展化工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刻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树立追求技术进步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立足学科与行业领域,且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人。

4)化工原理实验

授课总学时:32;学分:1;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

特色类型:赛教融合课程

课程特色:全国化工实验大赛最早由2017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发起,至今已经举办了5届,是目前全国化工实验方向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比赛。该课程将学生化工原理实验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推动力。课程以校级选拔加竞赛特练为主要模式,首先举办校级选拔,同时成立暑期实践训练营,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引导学生关注基础知识学习,强化学生专项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解复杂问题能力;然后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竞赛特训,持续强化,从而参加华东区和全国赛,将最优秀的学生送到更高层次的平台去展现自我,为将来化工行业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选拔一批优秀的化工专业人才。

5)化学反应工程(E013222

授课总学时:56;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特色类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课程特色:本课程突出强调反应工程理论思维方法运用,强调从分析工程因素的本质入手,针对反应动力学特征来判别工程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培养工程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工程因素本质及反应特征的能力,分析工程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程度的能力。最终从反应过程设计和操作上提出优化的工程措施,解决工程问题。

6)化工分离工程(E013224

授课总学时:64;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特色类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课程特色:化工分离工程是研究过程工业中物质分离和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主要利用前期课程中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共聚集状态的微观机理,和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依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皖北区域企业的特点,把传统的蒸馏、吸收、萃取和吸附等传统的分离过程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将新兴的工业色谱、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分离过程也作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7)化工设备机械基础(E013226

授课总学时:40;学分:2.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特色类型: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特色:本课程是是化工大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工容器和设备知识及其基本设计方法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从专业基础课跨入专业课的重要的台阶,也是与专业基础课紧密的课程,对它的透彻理解和深该掌握,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对今后的工作均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工设备常用材料的主要性能、牌号、用途及选材方法;掌握薄壁容器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选用的基本方法;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和机械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8)化工设计基础(E013227

课时:32;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特色类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课程特色:本课程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工程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意识和能力,以两个实际化工过程的开发和设计为案例,进行深度解析,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设计的理念,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设计模板,所选图纸多来自于实际工程项目,图样清晰、规范,以供学生模仿学习,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和工程项目中,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项目平台。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实践、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工厂生产管理与实践训练、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验、煤化工工艺设计、有机化工工艺设计等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比例

本专业课程(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除外)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六大类。课堂教学总学时数(不含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学时数)为2426学时,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为690学时,占28.4%;学科专业基础课为928学时,占38.3%;专业必修课为392学时,占16.2%;专业限选课192学时,占7.9%;专业任选课96学时,占4.0%;通识教育选修课128学时,占5.3%

本专业规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80.5学分(含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为39.5学分,占21.9%;学科专业基础课为52.5学分,占29.1%;专业必修课为24.5学分,占13.6%;专业限选课10学分,占5.5%;专业任选课6学分,占3.3%;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占4.4%;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不含课内实验教学)36学分,占19.9%

必要说明

1、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借鉴相关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我校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修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

2、基本学制4年,在校学习年限为4-6年(入伍、创业保留学籍时间不计在内)。

3、各种类型课程学分计算原则。理论课程:1学分=16学时;课内实验(包括实践、上机等):1学分=16学时;单独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1学分=32学时;公共体育课:1学分=32学时。

4、基于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建议选择艺术审美类,工程伦理、职业伦理、科学伦理教育类,数据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类等通识选修课程。

5、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课内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以及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实验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专业应用型的特点。

6、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共计16周,可打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