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更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在追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甘为人梯、爱岗敬业的最美教师,他们用高尚的情怀、无私的精神去点亮学生的梦想,张现峰老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01 立足本职,探索教学新模式 2006年,研究生毕业的张现峰从家乡洛阳来到蚌埠学院任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学工作量年均276学时的他不仅备课十分认真,还特别注意虚心向同行请教。在教学中,他努力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展开创新型教学活动,提出了项目驱动式翻转学习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不但用心备课,还强调教学相长。一次,他指导学生实验时,有一位同学创新了实验方法,得出的效果竟然更好。张现峰对这件事印象深刻,“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不能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也有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那件事以后,我更加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另辟蹊径。” 数十年的一线实践历练,张现峰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长为同事们信赖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同学们喜爱的良师益友。他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编写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一部(副主编),主持完成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4项,4次获得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等次,获得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这些成绩都是张现峰成长的见证,也是师生和学校对他的认可。 02 关爱学生,研赛驱动育新人 以生为本,对张现峰来说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只要有学生找他,他一定是第一时间来到办公室等学生,如果遇上饭点,都是等解答完才去吃饭”,同事殷娜教授见证了无数次这样的课后时间。同事殷娜教授见证了无数次这样的课后时间。担任班主任期间,他常常带着学生举办学习心得报告会,利用课余时间下宿舍,帮助学生做好职业、人生规划,所带的20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班,有6人被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呼他“峰哥”。 同学眼中的“峰哥”很少批评人,总是尽力帮助每个学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毕业论文指导不得不在线上进行。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电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峰哥”二话没说,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邮寄了过去。 对待学生,张现峰不仅有满满的爱,更重视创新培养,他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目前,他指导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4项,省级1项,带领学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发表科研论文8篇,指导本科生在学科竞赛及“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共计13项,校级奖项30项,指导学生100余人次。 03 默默奉献,教学管理添保障 今年6月,张现峰因长期劳累,免疫力低下,患上了带状疱疹,疼痛难忍,常常彻夜不眠,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他白天坚持工作,晚上到社区诊所输液,同事关心他,“身体怎么样,可能吃得消?”他却乐观地说,“没什么大事,工作忙起来反而身上不疼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舍小我,为大家了。2014年,恰逢蚌埠学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考虑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需要,他的婚期也是一推再推。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一批批新进教师也像他一样,在教学、管理岗位上默默奉献,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