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之一,介绍化学工程中常见的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和性能及基本计算方法。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工原理》课程团队坚持“教学+竞赛”双轮驱动,坚持贯彻落实OBE理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了教学与竞赛的双向赋能,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团队坚持学生中心。团队由秦英月、刘沐鑫、石春杰、李良等7位老师组成,采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教学方法,注重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创新地开展了“有兴趣、有价值、有思想、有高度、有动力”的多维度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入课程思政案例,融入科研前沿成果。近5年来,团队承担各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累计超过1800学时,覆盖学生超过1600人。团队从MOOC、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等方面深入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化工原理》2023年获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4年获批省级化工与制药教学创新团队,2024年入选省级卓越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师培养计划。

团队坚持产出导向。团队教学赋能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项。团队将教学内容知识点有机融入化工实验设计竞赛赛道。学生通过参加化工实验大赛和化工设计大赛增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度,比赛为学生提供实践理论知识的平台,强化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外源动力,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相互促进、同步提高,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实现“涡轮增压”。

团队坚持持续改进。团队持续改进,逐步摸索出可借鉴的培训、参赛经验。2019年参加化工实验大赛,2021年参加化工设计大赛,逐步从校级选拔赛到赛区初赛决赛,参赛学生人数逐年上升,由最初的仅1支队伍参赛的“一支独秀”发展为近半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参与,各级竞赛成果丰硕。教学团队成员不断壮大,指导能力逐渐加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持续提升。团队由粗放式赛事管理提升到到精细化管理,实现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之间的有效对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实现了教学竞赛双轮驱动,大大提升化工人才培养质量。(撰稿:秦英月;编辑:李海燕;审核: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