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命线。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四梁八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近年来,蚌埠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锚定目标 坚定信心 砥砺奋进 为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的目标任务,坚持“固根本”“把关键”“抓重点”“促发展”,全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质量提升,不断优化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54321”质量保障体系。体系由教学管理决策、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和改进等五大子系统构成,覆盖宏观(学校)—中观(学院/专业)—微观(课堂/课程)三个层级,形成“学校抓统筹、部门抓协同、学院抓专业、教师抓课程”四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

教学教质量保障体系工作机制
在质保体系运行过程中,学校一是持续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与完善;二是建立了“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联动的质量管理架构;三是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搭建了蚌埠学院教学大数据监控平台,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同时,注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制度和措施,使质保体系始终保持活力与适应性,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二、聚焦全员管理,着力建好质量保障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质保队伍建设,激发每一位教职工参与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关心教育质量、人人参与质量建设的良好氛围。

校领导听思政课

校级教学督导工作会议

教学督导员培训

教师教学竞赛培训1


教师教学竞赛培训2

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
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证书
一是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构。建立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校院两级质量保障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二是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系列教师发展项目,强化教育培训和教学竞赛,以学促教、以赛促教,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马院青年教师吴国莎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实现学校教学竞赛国家级获奖零的突破。三是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通过组织参加教育管理培训、省内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了解教育管理前沿理念方法,掌握现代化管理工具与技术。
三、聚焦全程监控,逐步强化质量保障系统管理
学校持续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评价机制,持续完善“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一是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制修订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系列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二是强化全过程督导检查。定期组织开展“三期”教学检查及专项检查,常态化开展听、评、巡课,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认真做好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梳理反馈等,对教学运行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三是完善数字化质量监控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数据、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教学管理数据等进行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为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校级教学督导开展教学检查1
校级教学督导开展教学检查2
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平台
四、聚焦评价创新,持续深化内外双评
学校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构建起多元评价体系,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
一是完善内部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课程考核、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衡量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养。二是完善外部认证评估机制。积极组织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等,通过对标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不足,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强化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全面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目前,迎评工作稳步推进,自评自建成效显著。
五、聚焦质量共同体建设,努力培育“五自”质量文化
学校以“五自”(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为核心,构建教育教学质量共同体,积极培育质量文化,营造全员参与、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一是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质量文化活动,传播质量文化理念。让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质量文化的魅力,增强质量意识。二是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质量文化,营造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评选表彰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等先进典型,引导全体师生向榜样学习,自觉践行质量文化。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在质量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师生参与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培育和弘扬“五自”质量文化,进一步构建更加紧密的教育教学质量共同体,向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