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现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安徽最美教师。他始终秉持“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张现峰巧妙地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生物友好型磁光多功能纳米探针的制备、调控及生物检测”、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碳/硅基功能材料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等前沿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机融入《物理化学》《材料现代测试方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以真实、生动的科研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拓宽学术视野,《物理化学》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AI+教育”课程。为进一步激发本科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张现峰还开设“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基于ZnO的气体传感器”等专题学术讲座,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研究能力。

在推动科研反哺教学的过程中,张现峰尤为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他积极吸纳本科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鼓励学生依托科学研究自主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已经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3项。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在具体科研实践中成功开发出g-C₃N₄基光催化剂、双锥形钒酸铋催化剂以及纳米ZrO₂-Al₂O₃复合材料等多项制备技术,并以学生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此外,张现峰指导的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累计荣获省级奖项14项、校级奖项30余项,惠及学生百余人,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与获奖层次显著提升,形成了“以研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张现峰教授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撰稿:朱林林;编辑:李海燕;审核:张敏)